唐.陆龟蒙《丁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天国之花——丁香
四月的清明,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缅怀亲人,弘扬孝道亲情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踏青赏春的欢乐节日。
真真的应了四月清明了吗,在这个月里最是丁香应景,丁香又称“天国之花”。文人笔下的丁香都带着愁思,据说是因为丁香花未开时,花蕾密布枝头,含苞不放,恰似人的愁心,打满了丝结,因而也被称为“丁香结”。
很多诗人如唐代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将丁香花解语忧愁,陆龟蒙《丁香》“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可我却更愿意赋意她的花语为勤奋谦虚、素雅平淡和美好幸福。丁香花无论白色或淡紫,小巧平淡,简单质朴,小区或是郊外,随处可见的满树丁香花蔚为壮观,行走在花间,芬芳清新的香气沁人心脾。
也许沉迷在祖国医学的临床中,竟然丝毫没有想过此丁香非彼丁香,药用丁香和观赏的丁香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植物。宋朝王十朋《丁香》“雨里含愁态,枝头缀玉英。为花更雅目,变乱药中名。”作为花卉观赏的丁香花又称为“百结花”、“丁香花”或“紫丁香”属于木犀科。
药用丁香为双子叶植物,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热带植物,也被称为“丁子香”,丁子香的花蕾为常用中药,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上,后引入海南,是中国传统进口"南药"之一,始载于《药性论》。
丁香的药用价值
药用丁香辛温,气味芳香。归脾、胃、肾经。功效为温中降逆、暖肾助阳,散寒止痛。主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等。
配伍应用:
1、慢性胃炎呕吐:丁香、柿蒂各3克,党参12克,生姜6克,水煎服。
2、头痛:公丁香3粒,细辛0.9克,瓜蒂7个,赤小豆7粒,冰片0.2克,麝香0.1克,共为细末,取黄豆大药末放入患侧鼻腔。
3、幼儿腹泻:丁香30克,荜茇10克,胡椒、肉桂、吴茱萸各5克,车前子(炒)20克,诸药共研为细末。用时取药末~毫克,置于脐窝内,脐突者以食指轻按使之陷下后再放药,并以胶布固定,1`2日换1次,患脐炎或皮肤过敏者忌用。
丁香的食用价值
1、丁香茶
材料:丁香2g、花茶3g。
做法:用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中,暖肾,降逆;还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对于驱虫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有健脾胃的作用,对于牙痛有治疗的功效。
2、丁香姜糖
材料:冰糖(或白砂糖)50克,生姜末30克,丁香粉5克,小磨麻油适量。
做法:将冰糖(或白砂糖)加水少许放砂锅中,文火熬化,加生姜末、丁香粉调匀,继续熬至挑起不粘手为好。另备一大搪瓷盆,涂以小磨麻油,将糖倒入摊平,稍冷后趁软切作50块。
功效:降逆止呕,特别适合胃寒的人群。
3、丁香鸭:
材料:净鸭子1只(约重0克),丁香6克,白菜心克,西红柿克,酱油15克,料酒12克,葱、姜各15克,香油20克,植物油克,精盐、味精、白糖、胡椒面适量。
做法:鸭子洗净,沥干水分。白菜心、西红柿洗净。葱切段,姜切片。鸭子用料酒、酱油、盐、白糖、胡椒面、丁香、葱、姜、味精拌匀,腌渍入味(约2小时)。
把鸭子取出用钩子钩住,挂在透风处晾干(盆内的调料留用),待鸭皮晾干后,把腌鸭子的调料塞入鸭腹内,上展用旺火蒸烂取出,拣去葱、姜、丁香。
白菜洗净,切成细丝,放上白糖、醋、香油,拌匀入味,围在盘子边上。西红柿洗净后切成厚片,围在盘边白菜外圈。烧热植物油,把鸭炸透至皮酥,捞起,剁成块放在盘中,仍摆成鸭的形状即成。
往期回顾:
翠姐养生
寓意美好——桃花
翠姐养生
“花中月老”——桂花
翠姐养生
“花中隐者”——昙花
翠姐养生
沉默的爱——向日葵
翠姐养生
“花中君子”——绿萼梅
翠姐养生
“代代回青”——玳玳花
欢迎后台留言,解锁更多科普。为家人学点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