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出生的乡间农校土专家
年的北平协和医学院,一名袁姓男婴诞生了。
他的出生档案上有林巧稚先生(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之一)的签名。袁家家境优良,父亲是东南大学毕业生,母亲是教会学校高材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母亲告诉他:要博爱,要诚实,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后来这位诞生在现医院的男婴,成了湖南安江农校的一名教师,这位叫袁隆平的普通教师,曾跟对门学校的女老师谈过一次长达数年的恋爱,对方最后还是放弃了他,选择了一个“出身比较好”的男青年,“做出了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选择”。这并不奇怪,在他的母校西南农学院的毕业鉴定上赫然写着:
“爱好——自由,
特长——散漫”。
图片来源网络
这在现今,没准是十分吸引文艺女青年的精神气质,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这似乎注定了他命运的不轻松。在那个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老大哥的科学和科研体系一般认为是不容质疑的。
杂交这条路在水稻上能走通?
在苏联,最灿烂的农学明星是苏联人李森科,他继承了拉马克的思想,认为环境影响比遗传更重要,而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学被认为是“反革命”和“资产阶级”的。
最初,根据李森科“简便易行”和“立竿见影”的“无性杂交”理论,袁隆平尝试把西红柿嫁接到马铃薯身上。第一年,他大获成功,土里挖出了马铃薯,茎上收获了西红柿。然而,到了第二年,把去年收获的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西红柿跟普通西红柿一点区别也没有。
土豆西红柿的故事发生在年和年,那两年间,除了土豆西红柿的实验失败,袁隆平印象最深刻的,还有饥饿。
那段时期,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路边、桥头和田坎的尸体,也体会过饥饿的日子里,“肚子空空,身体没力,两腿没劲。晚上睡觉,被窝冰凉,始终也睡不热……”
某本自传中提到,他曾从田里精选了一棵穗大饱满的稻子,收获了颗稻种,把它们种在田里。然而,最优秀的稻子长出的后代居然高高矮矮,有早有迟,没有一株的性状超过前代——这让他忽然想起了正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理论——杂种的第二代会发生性状分离,那么,去年那棵穗大粒多的稻株,应该是一棵天然的杂交水稻。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作物产量的做法,从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出身于政治豪门的美国小伙子亨利·阿加德·华莱士发现了杂交玉米的秘密——杂种玉米的个儿硕大又整齐。于是华莱士和朋友专门成立了公司,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改良玉米种子,仅用了10年,这个公司的业务从北美洲扩展到了欧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创造了华莱士家族巨大的财源。后来华莱士的先锋种子公司加入了杜邦公司的旗下,成为了杜邦先锋(DuPontPioneer),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种子公司,第一大玉米种子生产商,收入超过美国杜邦总收入的20%。这家公司”先玉”系列玉米种子,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种植范围最大的玉米品种,我们现在吃的玉米色拉油基本是由这种叫“先玉”的玉米品种压榨或浸出得来。华莱士后来尝试从政,做过美国农业部长,还做过商业部长和副总统。
年代,利用杂交育种方法,美国的诺曼·博洛格在墨西哥培育了抗倒伏麦穗大的高产小麦。事实上,在博洛格的半矮秆小麦之前,小麦几乎不需要施肥——超过了一定限度,施肥越多,小麦的倒伏会越严重,产量越低。但博洛格的“奇迹小麦”长得矮,不易倒伏,启动了施用化肥的现代高产农业的开端。所以,博洛格也被视为上世纪第一次作物绿色革命的开创人。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你没看错,是和平奖,以奖励他带领人们战胜饥饿,“通过和平的努力恢复战争创伤”。
年,带着对那棵杂交水稻的问号,袁隆平自费去北京拜访专家。在中国农科院的图书馆中,他读到了大量新鲜的外文资料,知道了杂交玉米的成功,也知道了小麦杂交育种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他该做的就是找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了。
我们现在很难推想这位已经长年生活在湖南乡间的农校教师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北京时的内心活动,但他一定知道自己尝试突破的难度:与玉米相比,水稻的杂交很困难。
人类的3种主粮作物中,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雌花和雄花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很清楚,最容易进行杂交;而小麦与水稻是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雌蕊和雄蕊包覆在同一朵花苞中,要实现杂交,很不容易。
博洛格的小麦杂交是利用一把镊子和一个放大镜进行的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根据资料,博洛格经过20几年、3万多次杂交试验才得到了抗病又矮秆的“奇迹小麦”。
而杂交玉米的办法用到水稻上却不可行,因为水稻不仅花极小,一朵花只结一颗种子,而且花粉也只在极短时间内具有活力。操作上的困难让人们很难用手工杂交的方法来提供大批量的杂交种子以满足大田生产的要求。在当时的国际水稻学界,专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水稻是自花传粉作物,杂交没有优势,即使有优势,也由于无法提供大批量杂交种子,水稻杂种优势还是无法用于大规模水稻生产。但从北京回到湖南后,袁隆平还是决定从那棵穗大粒多的水稻身上寻找杂交水稻的钥匙。
日本、美国都曾在上世纪60~70年代开展相关研究,但无一成功。这是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雌雄同蕊的作物,同一株水稻中没有性别之分,雄雌在同朵花里存活与授粉,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举例来说,水稻一出生就夫妻成双,两人很难拆开,类似“近亲结婚”。为让其后代具有“杂交优势”,必须将原配“丈夫”换掉,使“妻子”重回单身,成为母本(母水稻),再找一个血缘关系更远的“新丈夫”,这是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
年7月,袁隆平在田里找到一株天然杂交稻,穗子大、谷粒竟有多粒,是普通稻的一倍多,这让他坚信水稻“杂种优势”,也开始了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的苦旅。每天早饭后,他就带着水壶,揣两个馒头下田。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里一株一株翻阅。14天内,他翻遍14万稻株,终于找到一棵雄性不育株。理论上,大自然产生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的概率是1/5万~1/3万。这种基于极小概率无休止般的试错试验,需要的是有心人的灵感与勤勉。两年内,他一共找到6株。
年,袁隆平将成果写成论文,寄到国家科委。在当时的院刊《科学通报》上,36岁的袁隆平描述自己在水稻身上的发现:他发现了4棵雄蕊没有生殖能力的稻株,而这种雄性不育的特征还可以遗传。于是,袁隆平说:“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育。”
图片来源网络
袁隆平的论文发表得恰逢其时:其一,如果再晚一年至年,袁隆平就发不了论文了,因为《科学通报》会和全国所有的科学刊物一样被遭停刊。《科学通报》中文版年复刊,英文版直到年才复刊,这些皆为某场浩劫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件,但对袁隆平这样的科研人员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其二,若无人读袁隆平的论文且支持他,他的科研可能很快夭折止步。
文革初期,袁隆平即是“牛鬼蛇神”的候选人,因为他说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应该加上“时”字而被批判为胆敢修正“最高指示”。因为他不重视政治而重视业务被批判为“引诱贫下中农的子女走白专道路”。正待被关进牛棚的袁隆平却突然得到支持,就是这篇论文救了他。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九局的熊衍衡读到袁隆平的论文后,推荐给了九局局长赵石英,赵认为很重要并进而得到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的支持。年5月国家科委给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发函,要他们支持袁隆平的工作。而工作组在进一步处理袁隆平并查看他的档案时,发现了这份函件,工作组组长决定停止批斗袁隆平,转而支持他的科研工作。
图片来源网络
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同时这也是小概率事件的胜利
在发现首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后,即使袁隆平与助手在4年里用多个品种,做了多次试验,也无法让杂交稻第二代%保持不育。直到年11月23日,两名团队成员像袁隆平当年一样,在海南三亚一处池塘淤泥里,踩着蚂蟥,顶着蚊虫,发现了一棵野生天然不育株“野败”,这一难题才被攻破。
在三亚发现“野败”的稻田(图片来源网络)
海南三亚的11月,是野生水稻抽穗扬花的时节,海南本地的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带着袁隆平的学生李必湖在一个长满野生水稻的水坑沼泽中发现了一棵他们需要的植株——那棵野生植株贴着地面生长,拥有败育的花粉。杂交了数代进行选育,他们淘汰掉了那棵植株的一系列不好的特性——匍匐生长、叶窄、茎秆纤细,容易落粒……花粉败育的特性仍然保存了下来。经过大规模育种,我们现在通常叫的“杂交水稻”诞生了。
杂交水稻让更多人吃饱饭
水稻领域的一件偶然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促成了另一场影响深远的农业技术革命。事实上,就在“野败”被发现后不久,大约在年,国际水稻研究所中断了他们独立开展的杂交水稻研究,原因是“很难解决有关的技术问题”。
年,杂交水稻批量制种成功,试验显示,杂交水稻平均亩产余公斤,比常规品种增产20%~30%。年起,全国开始大范围推广种植。
农业部在年启动超级稻计划,袁隆平为牵头人,这比日本晚了16年,比国际水稻研究所晚了7年,但进展却更迅速。超级稻把此前几轮杂交水稻的技术都加以利用。农业部先后提出四期计划:亩产公斤、公斤……此前袁隆平先生在受访时表示,目前超级稻已到第六期,有可能在10月突破大面积亩产公斤大关。
袁隆平先生还曾经算过一笔账:且不说覆盖全球,哪怕只有一半水稻面积种植杂交水稻,按最保守的每亩增产多公斤算,“也可多养活四五亿人口”。
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水稻田里,有58%的水稻是杂交水稻,这个比例在美国是40%,在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平均约为8%。曾任美国总统农业顾问的唐·帕尔伯格认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中国人战胜饥饿的重要方法,“是和平探索对暴力冲突的胜利,也给那些持中央统一管理必将窒息地方创造观点的人上了很好的一课”。不过,帕尔伯格认为,中国人战胜饥饿的另一个方式是“计划生育”。在他的书中,助力中国战胜饥饿的两位英雄分别是:袁隆平和马寅初。
后来我们知道,一位创办了中国最大旅行预订网站的创始人试图证明马寅初先生是错的。但几乎没有人质疑袁隆平先生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
多年以后,面对央视的镜头,黝黑的袁隆平先生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呐,我都亲眼见过。
记者问:你是不是特别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先生安静的连说两遍: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后面的话:关于中国的种子
年5月8日,中国中化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组组建,对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增强化工行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重组整合、深化改革等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加大种源、化工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创新管理和运营模式,不断提升经营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就种子贸易额来看,世界前10强的种业企业在全球种子贸易额中所占比例超过1/3,而我国种子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不到1%。在生物育种方面,我国0多家种子企业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不到家,拥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不到1.5%。
在各种烟花闪耀之下,总要有人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ingxianga.com/mdxcd/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