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母丁香 > 母丁香功能 > 正文 > 正文

包邮区的这座城市,吃面比北方还狠穷游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1/20 13:18:03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我国的饮食习惯如果用最简单的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南米北面。而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有一个地方,它既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温婉的江南古城。图/穷游er鱼色小药丸但这里的人们,比北方人还爱吃面,它就是苏州。俗话说:“人在苏州,吃面不愁”,苏州城虽不大,却有着超过多家的面馆。图/穷游Biu主SpongeMel是曹老师呀说起苏州人爱吃面这件事,可以追溯到宋朝。靖康之乱后,南宋小朝廷定都临安(杭州),许多中原移民随之来到江浙一带。中原人爱吃面食,所以当时的南方对小麦的需求增加,在姜夔的《扬州慢》中我们可以读到“过春风十日,尽荠麦青青”的诗句。图/穷游Biu主灵夕冰雪很多苏州人就是吃着苏式面、听着评弹,逛着园林长大的。苏式面一般由汤、浇头、面组成。正所谓“看戏听腔,吃面尝汤”,苏式面的灵魂是汤,面汤一般用棒骨、鳝骨、鸡壳、虾壳、螺蛳等耗费三四个小时吊制而成。图/穷游er饭团karenchow苏式面大都是细面,硬而不生,软而不烂。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浇头上,老苏州可以早中晚都吃面,但浇头一定会变。图/穷游er枫行Maple苏式面曾凭借种浇头,成功认证“世界上浇头品种最多的原汤面”,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最常见的浇头主要有焖肉、爆鱼、三虾、大排等。图/穷游er饭团karenchow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吃必当时”。春日里吃鲜笋面、爆鳝面;初夏吃三虾面;盛夏吃枫镇大肉面;秋天吃秃黄油面、蟹粉面;天冷时吃藏书羊肉面、膀蹄面。

头汤面推荐面馆:朱鸿兴、同得兴与苏州有着不解之缘的作家陆文夫在《美食家》里这样写道:“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书中的主人公平时吃面,非朱鸿兴的面不吃。朱鸿兴是苏州老字号的面馆,创于民国27年。图/穷游er飘来荡去宝宝酱头汤面,就是每天面馆一开门,第一锅清水煮出的面。讲究的老苏州对头汤面有种执念,他们认为面汤煮的久了淀粉太多,会有股碱水味,没有头汤煮出来的这么白澈清净,所以会专门起个大早来吃头汤面。图/穷游er飘来荡去宝宝酱外人总说苏州人活得精致,大概就在于此。

三虾面推荐面馆:裕兴记朱鸿兴同得兴所谓三虾是指虾仁、虾籽、虾脑,它们都是虾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动辄上百元一碗的三虾面,也让三虾面得了一个“面中爱马仕”的称号。图/穷游Biu主洛小爬之所以如此珍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虾常有,虾籽和虾脑却不常有,只在五六月份可以吃到有着饱满的虾籽,晶莹虾脑的太湖虾。▲每一只虾都是手工剥出图/穷游er晴天小岛夫妇三虾面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汤面“过桥”,面汤需用白汤,否则会盖住三虾浇头的鲜美。另一种是紧汤拌面,充分搅拌后,吃上一口,简直要鲜掉眉毛。▲苏式汤面汤的多少用“宽”和“紧”来区分,紧汤就是面汤比较少图/穷游er晴天小岛夫妇

奥灶面面馆推荐:胥城大厦、亭林路奥灶馆昆山奥灶面始于清咸丰末年,是昆山的传统面食小吃,它与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等并列为“中国十大面条”。▲关于奥灶面名称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奥灶,说的是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还有一种说是当时的面馆生意兴隆,有些同行为了竞争,就说面馆里的红油面是“懊糟面”,懊糟就是邋遢的感觉,后来店家干脆取“懊糟”之谐音,用“奥灶”两字为招牌。图/穷游Biu主Yoki黄元琪苏州人常说:“唱戏靠腔,吃面靠汤”,奥灶面功力之高,都在面汤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图/穷游erchiaki奥灶面的汤,分白汤和红汤两种,白汤吊鲜度,以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红汤吊浓度和香度,最受欢迎的是红油爆鱼面。爆鳝浇头图/穷游erchiaki在姑苏城吃奥灶面,肯定不能不提胥城大厦。胥城大厦是一家四星酒店,这里的奥灶面在许多苏州老饕心里,最能代表苏式面水准,连葛优也特地赶过来吃过。

枫镇大肉面推荐面馆:同得兴裕兴记一到夏天,苏州人就开始眼巴巴地等待着枫镇大肉面的上市。枫镇大面具有很强的时令性,很多店铺只在5-9月之间供应。图/穷游er枫行Maple它被誉为苏州“最难做、最精细、最鲜美”的一碗面。所谓大肉即枫桥镇独创的块形较大的白肉,吃起来洁白滑嫩,入口即化。图/穷游er枫行Maple和其他面最大的不同是,枫镇大肉面汤中有酒酿,而酒酿的制作受气温影响较大,所以也使得枫镇大肉面成为一道季节限定的美味。图/穷游er枫行Maple枫镇大肉面的面汤主要采用肉骨、黄鳝骨、虾脑、螺蛳肉等鲜物煮熬制成。汤头浓郁醇厚,却又十分清澄,带着淡淡的酒香。

虞山蕈(xùn)油面推荐吃面处:兴福寺蕈油面是常熟兴福禅寺的斋面,兴福寺就是《题破山寺后禅院》里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古寺。▲兴福寺初名大悲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所以也叫“破山寺”。图/穷游Biu主空心大哥蕈(xùn)其实是一种野生菌,被誉为“素中之王”,曾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所谓蕈油面,就是将新鲜的蕈加菜籽油稍加炼制成蕈油,作为面的浇头,闻起来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唇齿生香,回甘悠长。图/穷游Biu主空心大哥此时任何荤菜在蕈油面前似乎都是多余的,难怪有人吃后发出:“尝过松树蕈,三日不思荤”的感慨。

澹香母油鸭汤面推荐面馆:澹台湖大酒店澹香母油鸭汤面是著名的“苏州十碗面”之一,它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鸭”和“母油”。鸭是肉质紧实的太湖草鸭,母油就是酱油酿造时的头道酱油,味道比较鲜。图/穷游Biu主金蛋的旅程鸭汤面的面汤底是精华所在,它主要是用猪筒骨、老鸭、猪脚等食材,采用传统苏式面吊汤工艺吊制而成,再搭配本地扁尖和茶树菇增加口感。喝起来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图/穷游Biu主金蛋的旅程

秃黄油面面馆:裕兴记秃黄油面的“秃”在苏州方言里有“独有”的意思,“黄油”指的是雌性大闸蟹的“黄”和雄性大闸蟹蟹的“膏”,高纯度的秃黄油是不允许有一丝蟹肉存在里面。图/穷游Biu主寒江独钓_秃黄油面,每年只在大闸蟹上市的季节卖,因为用材讲究,所以一碗秃黄油面的价格可不便宜,它跟三虾面一样,也有着“面中爱马仕”的称号。一份正宗的秃黄油面浇头,大概需用一对阳澄湖大闸蟹,而且必须要是当天捕捞上来鲜活的蟹,洗干净的大闸蟹用笼屉大火蒸熟后便开始剔蟹,只取蟹黄和蟹膏,再以荤油、姜末等佐料炒制,便是一份秃黄油浇头。图/穷游Biu主潇湘妃兹现炒的浇头,趁热倒入面里,蟹香四溢,每根面条都和蟹黄蟹膏合二为一,面的口感也变得浓厚鲜香。

焖肉面推荐面馆:同得兴、品苏味许多老苏州的一天,是从一碗焖肉面开始的。焖肉面,最吃功夫的是那块看起来十分诱人的焖肉。图/穷游er饭团karenchow肉要选用猪身上口感最好的三精三肥硬肋大精头,那一部分肥瘦相间,可以说是制作焖肉的上等原料。图/穷游er饭团karenchow先将肉洗干净,用大火烧熟,再用文火慢焐,直至肥肉看起来呈半透明状。图/穷游er饭团karenchow面条煮熟后也要过一遍凉开水,这样吃起来会十分滑爽。再浇上肥美的焖肉,看起来油光四溢,吃起来肥则腴而不腻,瘦则酥烂醇香,只觉满口浓香鲜咸。图/穷游Biu主SpongeMel是曹老师呀除了以上这些,苏州人还会在春日里吃笋油面、河豚面;盛夏吃卤鸭面、蹄膀面;天冷的时候红烧羊肉面。四季轮回、顺时而食,这也是一种对大地的朴素情感,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贯穿了苏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图/穷游er枫行Maple许多初到苏州的人,会觉得苏式汤面清淡无味,其实多吃几碗后你才会发现,它和这座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姑苏城一样,平静温润,却又底蕴深厚,慢慢品味后方觉韵味无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ingxianga.com/mdxgn/1245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母丁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