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
在这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蚊虫滋生,身体难免受侵扰。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那么端午节到底该如何养生呢?中医告诉你端午节养生保健要做哪些事?
1吃粽子粽子的主料是糯米。糯米有健脾暖胃、益气收涩的作用,对脾虚胃寒、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粽叶的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粽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包粽子的叶子,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作为食品包装,属于“天然绿色食品”。
另外粽叶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红豆粽和甜粽子不适合多吃。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高热量、高脂肪的粽子。
2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端午时节,蚊虫滋生,中药香囊具有驱除蚊虫、避邪除秽、调摄养生的功用。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家长可以将香囊放在孩子的衣兜里或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夏天气温高,很多人经常觉得没胃口,也可在身边放个香囊。因为香囊里中药的香气被人体吸收以后,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能够增强食欲。
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香囊,可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
3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因为端午时节,湿气加重,很多中老年朋友的颈痛、肩痛、腰痛、腿痛又开始犯了,这个时候,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4端午灸中医素来有“端午灸”的传统,为的是将端午时节极盛的阳气利用艾草通达于体内,从而实现远胜平时的补养功效,甚至实现冬病夏治。
过去民间有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端午节前后因气温、湿度都比较适合细菌的繁殖,容易造成如感冒等的流行。而艾草含桉油精,有抑制微生物生长、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而且具有特殊气味,有很好的驱虫效果。
而在保健方面,古人会将艾叶加工成“艾绒”,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气血,加强身体免疫力。
进入6月,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湿热的天气会给人体带来诸多不适。一般有内湿的人,再遇到湿度大的环境,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这个季节,不妨借助艾灸来除湿保健。
艾灸保健常选的穴位
足三里: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关元:灸之能调整膀胱的张力,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
气海: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肾俞: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
三阴交:灸之能调整内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调整心律,调整胰岛素分泌,预防生殖系统疾病。
做好以上“四”件事还需注意“三”要点1.起居端午节前后要养阳。端午期间,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
2.饮食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脾胃虚弱,日常生活中要对脾胃多加照顾。
饮食要注意不吃凉食、三餐规律、少吃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
3.运动端午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还会影响脏腑的功能,所以应加强运动。
端午期间最好的运动,莫过于划龙舟了。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当然,龙舟只是一时之事,端午前后要想保持健康状况,不妨坚持一项长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太极拳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