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和香
手作拾趣
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黄庭坚《香十德》
01
三国时期,曹操与诸葛亮这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战场上不时进行着殊死之战,鲜为人知的是,二人也曾以雅物互赠。某日,曹操得到五斤上好的大食国鸡舌香,心想道“如此好香,惟大雅之人方可受之”,于是曹操立刻就想到了心中仰慕的孔明先生。虽然自己与孔明先生是敌对关系,但那只是人各有志而已。于是曹操精心将鸡舌香包起来,并修书一封写道“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即刻便遣使者把香送予千里之外的孔明先生。
诸葛亮收到后十分高兴,遂修书一封曰:亮本南阳山民,能借馨育德,可与公共勉矣,复奉武夷千年高山岩茶以解劳顿。因此二人便留下了一段赠香还茶的佳话。
除了曹操赠香,历史上还有诸多名人都与香都有着不解之缘,比如刁存含香,荀令留香,韩寿偷香,徐铉焚香伴月等等。可以见得,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尤其是明清时期,官宦富贵人家十分注重以香养身,其闲适高雅的生活品位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02
古人为香所爱至深,佩香的习俗也被流传至今,香牌即悬佩之香中的一种,唐宋时期就已流行,它不仅是男女常佩的饰物,也是达官显贵帐中、车内的挂件。既可熏衣香体,怡情养性,更为重要的是具有香养功用。相传,旧时山西商人出门经商就携带香牌驱疫辟邪,切下少许服用,既可解除旅途劳顿,也可起到治病的效果。
香牌一般是按照香方,严格按照其配比将各种香材研磨成粉和合而成,然后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里边,阴干窖藏之后方可使用。香牌的制作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琢磨的过程,筛细香粉、揉匀香泥、打磨抛光、穿孔系绳,每一个步骤都在诉说着香文化的源远流长,每一个时刻都在散发着盈人的芳香。
03
为爱香之人提供清幽雅逸的场所,用最简单的方式,让香气给您带来内清外静。聘请专业老师讲解香牌制作技巧,用最传统的技法,让传承给您带来精湛香艺。在院子里体验燃香、调配香方、制作香牌,将自己的心意和香牌凝聚在一起,收获心灵感悟。
特约名师:
柳易彤老师:中华高级和香师,中国香道师,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会员,高级茶艺师,中华煎茶道弟子,盛京十二茗媛,华堂生活美学空间主人。习茶二十年,习香十年,研花五载,擅长雅集策划,主张中国传统素养文化,将茶·花·香融入生活艺术,是生活美学的先行者和践行者。
香,不仅芬芳养鼻
更能在有形无形之间
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将于6月1日(星期六)13:30温馨启幕
期待与您“香”约共聚!
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