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这种东西,你要给我说,你没嚼过,我还真不信。不过普遍虽普遍,其来头可是不小。
年,在贾森托战役中,墨西哥的一位将军被俘,被释放后,他将经晒的人心果树胶带到纽约,落难而归的将军,想要以此树胶为原料,制作出可以代替橡胶的东西,他与当时的冒险家亚当斯共同研究,但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
口香糖艺术作品(图源:搜狗图片)
不过,在此过程中,亚当斯观察到将军在和自己说话时,时不时地拿出树胶放嘴里咀嚼。
受到启发的美国人亚当斯(ThomasAdams),在年生产出第一个作为商品的口香糖,制作原料是糖胶树胶。
第二年,亚当斯推出了口香糖“BlackJack”,此物以甘草精调味,他将口香糖从块状改为条状售卖,倍受青睐。
树胶
说到树胶这个玩意,我想起儿时在家乡从树上扒下的“树胶”,也可供咀嚼,此物滋味甘美,越嚼越有味,遗憾的是和商店里包装精致的口香糖相比,这样直接从自然之物上获取的东西,未免过于“粗粝”,要说缺点,那便是不能吹大大的泡泡。
口香糖发源于美国,这确凿无疑,但在“口香糖”这个名字出现前,在中国古代,其雏形早已形成。
力彑
-?-
丁香作为“口香糖”
夂小
丁香属于舶来品。在汉代,它远度重洋,来到华夏大地,起初,不叫“丁香”,而是叫“鸡舌香”,也叫“鸡香”。鸡舌香的种仁由两片形状似鸡舌的子叶抱合而成,故称“鸡舌香”。
鸡舌香
这种被命名为“鸡舌香”的丁香,就是最早的“口香糖”。属于“客人”身份的丁香在我国历史上的曝光率却丝毫不低。
唐代徐坚等人编撰的大型类书《初学记·职官部》中,他引述东汉学者应劭所著《汉官仪》的记载,当时的尚书郎是皇帝身边负责文书奏章的官员,因为直接面对皇帝,奏事时必须口含鸡舌香,以免口气熏到了皇帝的万乘之躯。唐学者杜佑在《通典·职官》中解释:
“尚书郎口含鸡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
东汉桓帝在位期间,有位担任侍从的侍中名叫乃存(或刁存),乃存年龄大了,有口臭,向汉桓帝奏事的时候不免熏到皇上。
虽是老臣,但汉桓帝对这等事也是难以忍受,终于有天,汉桓帝忍不住了,于是赐了一粒鸡舌香给乃存。乃存孤陋寡闻,从来没有听说过鸡舌香是干什么用的,含到口中,只觉得此物又香又辛辣,立马想到这原来是皇上赐自己死的毒药!吐又不敢吐,咽又不敢咽,乃存万般无奈含着这粒鸡舌香回到了家。
一到家,乃存就吩咐家人赶紧为自己准备后事,然后与家人抱头痛哭。家人很奇怪,不明所以,赶紧向乃存的同僚询问,乃存的同僚闻讯赶来,请求乃存吐出口中的药,一看之下,不由得哈哈大笑,告知乃存这就是传说中的鸡舌香啊!皇上赐你,你居然以为是毒药!
20世纪40年代的丁香贸易。挑选丁香,主要看大小、干度、花头形状等。
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也有一则类似的轶事。
宋之问“伟仪貌,雄于辩”,这当然符合武则天的选美标准。但当宋之问通过男宠张昌宗向武则天表达“愿得乘槎一问津”,愿意为女皇提供性服务的热忱之心时。
武则天笑着说:“我不是不知道宋之问的奇才和忠心,而且他也确实长得不错,很合我的选美标准,可恨的是这个小白脸有口臭。”
这样一句话断送了宋之问的锦绣前程,张垍刻薄地评论道:“之问遂终身衔鸡舌之恨。”
力彑
-?-
丁香原产地——香料群岛
夂小
丁香可入药,在《中华本草》中,丁香具有数种相异的药理作用。但就感官而言,颜值高,气质淡雅的丁香每每出现在文人的诗词中,不过诗词中的丁香超越了其本身的香料属性,而是诗人愁绪的凝结,美好的寄托。
紫丁香
《香料传奇》一书中,杰克·特纳写到香料的历史,谈及丁香:香料的开端始于埋在叙利亚荒漠之中的被烧黑了的陶罐中的一小把丁香。
作为香料的丁香(图源:搜狗图片)
“在近代之前,丁香生长于今日印度尼西亚群岛最东边的5个小火山岛上——摩鹿加群岛。在16世纪,摩鹿加群岛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并且成为了相距半个地球之远的各个帝国竞相掠夺的对象……”
图中绿色部分为香料群岛(图源:搜狗图片)
这段描述中提及的“香料群岛”——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此地是丁香的故里,但令人颇感好奇的是,那时候的丁香长什么样?
对此,十七世纪曾担任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军医的克里斯托费尔·弗里克在《热带猎奇—十七世纪东印度航海记》中这样描述:
“丁香树颇似月桂树,其花由白而青,继而由青转红。当花为青色时,芬芳馥郁,无与伦比。丁香花中密密丛丛地团生着丁香,成熟后由种植者采集曝干,成为黄褐色。”
20世纪40年代的丁香贸易。采摘丁香
力彑
-?-
口含鸡舌香:朝廷礼仪的一部分
夂小
汉以后,鸡舌香遂成为朝廷礼仪的一部分,不管有没有口臭都要含鸡舌香,对此有诗句为证:
“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
——刘禹锡
“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
——白居易
这里的同含鸡舌香都是形容同朝为官之意。
曹操曾经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信《与诸葛亮书》:“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这并不是讽刺诸葛亮有口臭,而是以五斤鸡舌香相赠,隐晦地劝说诸葛亮归降汉天子,自己愿意和他同朝为官。
用丁香制作的船只模型
到了北魏时期,鸡舌香始有“丁香”之名。
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写道:
“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
“丁”是“钉”的古字,形容它的尚未完全绽开的干燥花蕾状似钉子。
这个别称中西皆同,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美国汉学家爱德华·谢弗总结道:“正如英文字‘clove’一样,汉文的‘丁香’也是指这种香的外形而言的—‘clove’来源于拉丁文‘clavis’,而它的英文名则是从古代法文‘clou’(钉子)衍生而来的。
此图原载列维努斯?胡尔西尔斯《航海记》(法兰克福,年)。图中描绘的是弗朗西斯?德雷克到达特尔纳特。他所采得的大部分丁香在船搁浅后抛到海里,不过所剩的丁香仍给资助他远征的投资者们带回了可观的收益(图、文转引自《香料传奇》,杰克·特纳著,周子平译,三联书店年版)。正如学者们所说的那样:“一小船丁香支付了首次环球航行的费用。”
回到前文所述,口香糖是以树胶制作而成,考古学家发现,几千年来,世界各地不同地域文化的人都有嚼"胶"的习惯,古希腊人用树脂清理牙齿、来保持口腔清新,印地安人爱咀嚼树干的液汁,中美洲的玛雅人爱嚼糖胶树胶。
在古代西方,人们认为丁香具有催情作用,这一点与中国的丁香文化大异其趣。杰克·特纳在《香料传奇》一书中写道:
“一种受喜爱的香料是丁香,在干性的尺度表上它居于中游,通常被认为不像胡椒和桂皮那么辛热,因此常被建议用于保育男人和女人的‘种子’。”
因此,英国学者米兰达·布鲁斯·米特福德和菲利普·威尔金森才在《符号与象征》一书中称丁香“象征着健康”。
同时,丁香在西方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
“丁香象征爱与保护,倘若家里有孩子出生,依照传统家人会种下一棵丁香树;倘若丁香树枯萎了,便预示着孩子的死亡。丁香也曾身价万金,引得无数人疯狂地寻找它。”
很显然,最后一句话就是对所谓“地理大发现”时代各位航海家香料探险史的精准描绘,而这一疯狂的探险和寻找,并没有在古代中国发生。
许晖,年出生,自由作家。主编《“六十年代”气质》、《中国历史的后门》。个人著作有《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乱世的标本: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人格症》、《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一、二、三、四辑)、《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一、二、三辑)、《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等。
THEEND
更多图文,点击下方??
⊙海花江月,趁夜可得
⊙崔健的《蓝色骨头》:错生在最不摇滚的时代
⊙以摄影为名的集体仪式:“中国白族白村白人”群像一览
⊙尼克松:四十年的家庭肖像
⊙《黄金时代》:冷静的温度
⊙当你使用大画幅的时候你在使用什么?
《一九四二》的正确打开方式
29军的奇情幻影,
《刀背藏身》与《邪不压正》只是展露了冰山一角
《少年巴比伦》为什么配不上张楚的《姐姐》
兰阇
为万物讲好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