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母丁香 > 母丁香论述 > 正文 > 正文

丁香栀子抒情怀,诗圣杜甫与中药的奇缘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15 14:34:42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

小编导读

“诗圣”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可谓是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疾病缠身,也因此与中草药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伴随着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于杜甫而言,这种情缘是一种不幸,但“诗圣”就是“诗圣”,竟能将自己的情怀抒发到药物中,喻情于药,实在是高!

纵观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生,坎坷多磨,百病缠身,药成了支持他生活和寄予人生信仰的重要伙伴,伴随他经历各个人生阶段,由此他写下“多病所须惟药物”,可谓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杜甫自小“读书破万卷”,懂得许多药性和药理知识,也能识别各种中草药材。此外,杜甫久病成医,尤其是在他四旬过后沉浮官场、四海漂泊的时期,健康状况江河日下,出于个人需要,他的医药活动更加频繁,亲自参与了卖药、种药的过程,通过自身体会点滴积累,对中药的认识逐渐深入、运用愈发自如。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年)春,杜甫在成都锦江畔漫游,面对丽春百花齐放、一派生机的美好景象,对比自己当时仕途不顺、落魄潦倒的境地,不由心有所感,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咏物诗《江头五吟》,其中两首就分别与两味中药有关:丁香、栀子。

《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写出了丁香的特点:花团锦簇、外朴内秀、花色明丽、香气馥郁、淡雅清幽。杜甫在诗中也赋予了丁香坚强高洁的品性:绝不“晚堕兰麝”与庸脂俗粉同流合污的高贵精神,诗人借此表达对自己命运坎坷的自怜自惜并明志安慰。丁香的特性不但为诗人所喜爱,而且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丁香入药,早在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有记载。其药名因其形状如钉子、有强烈的香味;在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丁香又名“鸡舌香”,乃因其花蕾干燥后酷似鸡舌。

丁香气味辛香、性质温热,归于于脾、胃、肾经,其功效与应用如下:

1散寒止痛

丁香气味辛香,善于行散,性温散寒,故而能温散寒气、行散止痛,对于因受寒引起的胃痛、腹痛有比较好的效果。

2温胃止呕

丁香虽然气味芳香而且性温,但其作用重心在中下部,具有降逆之性,对于胃寒导致的呕吐,丁香既能温散胃中的寒气又能降逆胃气而止呕,而且疗效显著。

3温肾助阳

丁香的这个功效主要用于因为肾阳虚而引起的男性阳痿。阳痿的原因很多,但最为核心的因素就是肾阳亏虚,常伴有腰酸、怕冷、乏力等症状。丁香性温走肾,且辛香行散,既能温肾助阳又能激发肾阳,故而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有一定的作用。丁香的这一功效同样适用于女性因为胞宫虚寒而引起的不孕症。

4芳香除臭

丁香的这一功用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用途——治疗口臭病。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就曾记载过“所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在宋代的《太平御览》中也有皇帝恩赐丁香给大臣治疗口臭的事例。可见,丁香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治疗口臭等口腔异味,被人称作是“古代的口香糖”。当然,丁香除臭是建立在它气味芳香的基础上,对于因胃火炽盛而产生的口臭,丁香不能够除臭治本,反而有可能因它温热之性而加重口臭。

此外,丁香外用磨成粉末敷在患处治疗脚癣、体癣等皮肤科疾病,既简便实用又且显效迅速。

《栀子》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杜甫笔下的栀子,至少有两大功用:入药与染色。栀子在古代是很重要的染料,其果实经过压榨可以获取黄色的汁液,不仅能浸染织物,还可以浸染各种生活器皿,故而诗人称它“于身色有用”。然而相较于染色,栀子“与道气相和”的药用价值,则更加值得称颂了。

正如杜甫所言“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栀子为常绿灌木,秋风、霜露不改其色,有类似松柏那样“不畏严寒”的性格,能以茂叶挺立于严冬,禀受了冬季的严寒之性,可知其性寒且寒性较重,药味单一,只有苦味。味苦能泻,性寒清热,故栀子的核心功效都是与清热有关。清什么热呢?从栀子的归经即可得知:归心、肝、肺、胃、三焦经,表明栀子善于清除几乎所有的脏腑火热。

1清泻肺热

用于肺热咳喘以及肺系热性病证,如咽喉肿痛、发热等。

2清心除烦

用于心火亢盛引起的心烦、失眠、口苦等。

3清泻胃火

用于胃火上攻引起的口臭、牙龈肿痛。

4清泻肝火

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烦躁等。

此外,栀子的清热表现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清除多种热邪,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病证,包括热毒引起的高热、烦躁和皮肤热毒的疮疡痈肿。

2清热凉血

用于火热、热毒进入血分出现的高热、出血(如尿血、鼻血等)。

3清利湿热

这是栀子一个非常有特色和价值的用途,主要用于黄疸、小便不利、淋漓涩痛等。因黄疸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肝胆湿热蕴结于肝胆,治疗上必须祛除湿热之邪并排除体外,而栀子既能直接清热利湿又能通过利尿把湿热之邪从小便排除。

由此,可以归纳出栀子清热作用的两大特点:作用广泛;通过小便祛除热邪。

栀子还有一个在治疗跌打损伤中的用途不能不提。栀子在民间有一外号:吊伤药、吊筋药,即是表明栀子在跌打损伤中的应用。可将生的栀子研粉,用醋、蛋清调匀,外敷患处,有很好的消肿止痛作用。

栀子不仅花美馨香,而且“身怀绝技”,有那么多其他草木无法比肩的功效,故而杜甫赞之“人间诚未多”,但它又如此低调,静静的开在山野间不与群芳争风,如此恬静的性格勾起诗人无限感慨,它是诗人“以有用之才而孤冷不合于时、甘自老与江湖”的无奈和自伤。

栀子与丁香两味药物,一寒一热,功效各异,却都被落魄的诗人杜甫用以抒发情怀,诗人仕途不顺,能够喻情于药,尽显他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精深的文学功力。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柏灿主编)一书。由悦读中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ingxianga.com/mdxls/9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母丁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