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就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上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胃肠道对冷热的刺激感受最为明显。
天气转凉之后,人体内的组氨酸相对增多,它对胃的刺激性增强,胃酸分泌也跟着增加,特别是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容易损伤胃粘膜,导致胃病患者疾病复发。
所以,秋季一定要注意肠胃健康,不该吃的就不要吃,好的养胃方法也要坚持,这样才能安然度过“多事之秋”。
胃有“3怕”,最好远离
1、胃怕冷
肠胃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器官,它比较喜欢温热的东西,对于寒冷的东西非常排斥,尤其是雪糕、冰镇的可乐雪碧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胃部受到伤害,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吃凉的东西的人很多,但是为了我们的胃,尽可能地避免少吃凉的饮品或食物。
2、胃怕晚
“废寝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习惯,然而就是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领人群中正日趋升高。
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3、胃怕生
有许多外国的食物引入中国,其中有一些食物几乎是生吃的,这对我们的肠胃是有伤害的,并且生的食物含有的细菌比较多,因此尽可能的多吃熟食,可以让我们的肠胃得到更好的保护。
此外,这些坏习惯胃也受不了,希望你不爱做
1、边吃边说
食不言,寝不语,这是古话。放到现在,为了能够认真的细嚼慢咽,所以也要忌讳吃饭时说话或大口吞咽,避免咽下的气体多,导致消化不良。与此同时,吃得快,还容易造成食物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
2、爱喝高度酒
小酌怡情,贪杯伤胃,酒精饮品在20°以上时,每小时饮用超过ml,就可能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饮酒时尽量选择低度酒,且不要过度饮酒,避免急性伤胃。
3、暴饮暴食
食物进入胃后,需要经过贮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
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黏膜,并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很多,水果大量上市,如果摄入对胃部不利的水果,很可能会导致肠胃功能异常,所以水果一定要注意摄入量。
深秋时节,养胃正当时,喝1水,忌2果,按1处,肠胃或越来越好
喝1水——丁砂膏
秋季因为气温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对肠胃来说是一个考验,所以一定要注意好惨呐更为的养护。
《千金翼方》中曾记载一个养胃、助消化的食疗方,将丁香、砂仁、鸡内金、甘草、桂皮、山楂、麦芽,一起制作成丁砂膏。每天一勺泡水喝即可,当然还可加入蜂蜜调味。
老中医推荐的养胃小经方,药食同源原理如下:
丁香
丁香茶叶中特有的丁香油、丁香酚、鞣质以及齐墩果酸等,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以及消化能力。
其中的齐墩果酸对于胃部的各种病菌有抑制作用,而胃癌高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砂仁
被称为“南药瑰宝”,更享有“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的美誉,这款丁砂膏就特别选用广东阳春的砂仁。
鸡内金
鸡内金是鸡的干燥沙囊内壁,一直被大家称为鸡身体内的“黄金”。它能消化硬的食物,所以它调治积食方面很不错,民间常用它来调治饮食积滞等,是健胃消食的好帮手。
之所以会制作成膏,是因为膏融合了食材的精华部分,而且更好吸收,即便是老年人也可以放心喝。
但是制作膏的过程会很麻烦,各个食材的用量也不好掌握,最好还是选择科学配比的膏方,想喝的时候用勺子取一些放入杯中,随后用开水化开,仅仅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喝一杯暖暖的养胃膏滋。
忌二果
少吃柿子
柿子不仅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但柿子也有不足之处,食之过多也有危害。
柿子中含有一定数目的单宁,柿皮含量更高,吃柿子时口涩、舌麻就是单宁收敛的缘故。单宁有很强收敛作用,在胃内易与胃酸结合,从而凝固成块,形成结石。
少吃鲜枣
鲜枣不宜吃太多,否则会伤肠胃。大枣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一次大量摄入会刺激肠胃,造成胃肠不适。
膳食纤维大部分存在于枣皮中,大枣枣皮薄而坚硬,边缘很锋利,如果胃黏膜刚好有炎症或者溃疡,会加重疼痛和不适。
常按1处——揉腹部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自然呼吸。在脐下双手叠掌,男子左手掌心贴腹,右手在上,女子相反。
以脐为中心,两手绕脐,男子先按顺时针方向作螺旋摩腹50圈,再逆时针方向摩腹50圈,叠掌回至原处。女子则先按逆时针方向,再按顺时针方向,注意浅表摩腹,手法轻柔,不要带动皮下组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