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就是中秋了
每到这个时候
人情往来都要略表心意
想必大家也正在物色中秋佳礼了
但在选择礼品时,很多人会有一些顾虑
比如,逢年过节送香礼是否合适
自己对香又是否足够了解
还要考虑对方是否有用香的习惯
......
但其实
香非常符合当今“受欢迎礼品”
的两大特点
一是高级,二是养生又实用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送香的传统一直都在
对古人而言
香作为雅物、作为高级的馈赠礼品
是一样重要的“资产”
也可以说是特殊交流的“语言”
因此,只赠与足够重要的人
早在魏晋时期
赠香已经形成一股风气
各国朝贡,朋友酬答
文人述志、恋人定情都是以香为礼
所以今天,小馨就和大家分享两则
古人以香为礼的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与诸葛亮之间
就有一段赠香的佳话
某日,曹操得到五斤上好的大食国鸡舌香
心想:“如此好香,惟大雅之人方可受之”
于是,他想到了孔明先生
于是将鸡舌香精心的包装起来
并在便条上写道
“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即刻便遣使者
把香送与千里之外的孔明军中
孔明收到后十分高兴
沉思良久自言道
孟德喻我应“明德惟馨,少造杀戮也”
随后也回了一份礼
在当时,两位皆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才智卓越、权势滔天
虽人各有志,但二人的关系也十分微妙
相互以雅物相赠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政客权贵间互赠香料
文人热衷调香
不仅自用也会以香为礼送人
尤其宋朝时期,宋人尚雅
焚香一事与“雅”相连
慢慢成为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
宋人生活中读书作文、闲卧听雨
宴客访友等,均离不开香
创作香方,调制合香,互赠香品
成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清雅之事
每到中秋佳节
大家最先想到的诗句八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它的含义是:即便相隔千里
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丙辰年的中秋节
苏轼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
喝到大醉,也因思念弟弟苏辙
遂写了这首词
苏轼与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即使聚少离多,也常常是鸿雁传书
几十年间,从未间断
苏辙生辰就要到了
苏轼专门合制了一种印香(调配的香粉)
还准备了制作印香的模具(银篆盘)
檀香木雕刻的观音像
送给苏辙作寿礼
并赠诗《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
诗句亦多写香
苏辙六十大寿时
苏轼又寄海南沉香(木)雕刻的假山
及《沉香山子赋》
(点击可了解印香流程)
如锦老师香课堂
如何打出一炉完美香篆
历史长河中
几乎所有我们熟知的名香
即使过去百年时间
仍作为非常流行的礼品
因为无论是
参禅、小睡,在需要平静与休息的片刻
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时光里
都让人拥有清雅恬淡的自然用香方式
送礼的真谛就是为了传递美好
当人们在使用时
能够想起某个人、某些事的美好
时至今日
能有这样的瞬间更是弥足珍贵的
以香为礼,何乐而不为呢
中秋香礼一:
大馨堂新品
中秋香礼二:
大馨堂茶香礼盒
产品相关可咨询当地经销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丨往期佳作推荐丨
▼
?小时很重要
?7厘米的小明星
?她说她在唱歌给香泥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