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摇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作下这首诗时定然不会想到,千年后真的有人将他描绘的长安还原了出来……那就是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
故事讲述了大唐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名士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剧中无论是服饰、仪制、器物,还是宫城、集市、里坊,都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大唐的繁华气象。除此之外,从一些细节之处,也能看到唐朝人丰富的香意生活。
香铺
靖安司在破案的过程中得到一条线索,这条线索竟然是一种香气,这种香气十分不凡,“浓烈犀利,闻之难忘”。
但李必马上就提出了质疑,“长安数百万人,惯用香料者十之一二,也有数十万人”。好在长安城的街头,有各色大小香铺,从香铺开始着手调查,最终一香铺老板认出了这种香气。可惜在今天的中国,由于大多数人没有用香的习惯,香铺不复存在了。但在唐宋时期,香铺可是城市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熏香
唐朝上层社会的贵族名媛喜欢生活在香云缭绕的环境中,剧中王将军的女儿就因为喜欢闻氏香铺的降芸神香而落入了敌人的圈套。剧中所使用的香炉是唐代的长柄炉,只不过这种香具多出现于宗教活动中。长柄香炉是可在站立或出行时使用的一种香具,魏晋时期多称为“鹊尾炉”,头常雕饰莲花或瑞兽,常薰烧香粉或香丸。南北朝时石窟壁画及北朝造像碑中多见它的身影。唐代的长柄香炉主要在尾端出现了变化,例如狮子、瓶形镇或云头形上卷装饰。敦煌壁画中多见菩萨手持此物,也有许多礼佛图中供养人和僧侣也会手持此炉。
口檀
在第一集中,死囚犯张小敬戴罪立功,负责侦缉逮捕混入长安城的恐怖分子“狼卫”。刚从死囚牢里出来时,张小敬又脏又臭,侍卫不仅给他冲了个澡,而且给他一个“口檀”。
这里的口檀类似于现在的口香糖,实际上是一种香料——丁香。丁香,不是常见的紫丁香,而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又名“鸡舌香”。丁香的原产地是今天印尼的马鲁古群岛。早在西汉时期,爪哇国使者就曾经向中国皇帝进贡过“鸡舌香”,三国时期曹操曾经派人致信诸葛亮:今送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可见,鸡舌香在当时属于非常贵重的物品。《通典》中所著:尚书郎口含鸡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
关于鸡舌香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东汉恒帝时,有一位大臣叫刁存,他年老口臭,每每奏事引起恒帝不悦。有一次,恒帝赐给他一样像钉子一样的东西,让他含在嘴里。刁存战战兢兢地含着,以为皇帝赐给他一粒毒药,回家就安排后事。他的同僚来访,感觉这事有些奇怪,想到,以刁存之恭谨忠厚,深得皇上嘉许,怎会突然赐死与他呢?便让刁存把“毒药”吐出来看看。刁存吐出后,却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朋友察看后,认出那不是什么毒药,而是一枚上等的鸡舌香,是皇上的特别恩赐。虚惊一场,遂成笑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ingxianga.com/mdxls/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