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母丁香 > 母丁香论述 > 正文 > 正文

妇科名医秘方验方集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6 14:18:28

37.调补冲任方(纪翱臣方)

 白术9g,黄芩9g,桑寄生9g,川续断9g,党参30g,茯苓15g,莲子15g,砂仁3g,甘草9g。

 水煎服。自怀孕之月份起,每月服5剂,1日1剂,连服3剂后,则隔日服1剂,服至妊娠7个月。

 调补冲任,安定胎元。

滑胎

《黄河医话》

38.带下经验方(唐粛)

玉竹20克,莲须10克,芡实15克,云苓10克,益智仁10克,沙蒺藜10克,白术10克,黄连3克,黄柏10克,胆草5克,台乌10克,香附10克,苍术6克,砂仁8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2克,艾叶3克

健脾益肾,清热利湿

带下

39.恶露净(戚华方)

黄芪30克,乌贼骨30克,桑寄生30克,益母草3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茜草根15克,侧柏炭15克,血余炭15克,炒蒲黄15克,枳壳10克,三七粉3克,甘草5克

恶露不绝

40.下乳经验方(孟庆珠方)

王不留行15克,通草15克,路路通15克,王不留行25克,漏芦20克,麦冬10克,木通10克

通络行乳

缺乳

41.妊娠偏头痛经验方(吕继端方)

醋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太子参12克,白芷9克,刺蒺藜9克,全蝎3克,大枣7枚

清肝宁络

妊娠偏头痛

42.产后汗症经验方(黎志远方)

生黄芪25克,人参9克(另炖兑),炮附子7克,麦冬12克,桂枝12克,五味子12克,远志12克,石菖蒲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炒枣仁15克,炙甘草5克

回阳滋阴

产后汗症

43.产后小便不通经验方(谭俊臣方)

桂枝20克,茯苓1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益母草30克

活血化瘀、通阳利尿

产后小便不通

44.乳癖汤(夏少农方)

淫羊藿9克,甜苁蓉9克,玄参9克,白芍9克,橘核叶各9克,广郁金10克,陈香橼20克,当归12克。

每日1剂,煎2次分服。

疏肝和营,壮阳软坚。

乳腺小叶增生症。

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教授(夏少农.中医外科心得·第一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45.还魂汤(谢文军方)

人参6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煅龙骨30克,当归15克,川芎5克,荆芥炭10克

产后血晕

46.养血润燥通幽汤(贾锐方)

生地15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火麻仁15克,枳壳10克,桃仁10克,川芎7克,柏子仁8克,甘草5克,槟榔3克

产后大便难

47.乳腺消瘤汤(武桢方)

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橘核,炙鳖甲各15克,夏枯草、牡蛎各15~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乳腺增生症。

患处乳痛,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武桢《山西中医》(5)年

48.疏肝消核方(黄耀燊方)

柴胡、生白芍、鹿角霜、郁金、香附、桔梗、柴胡各12克,白术9克,益母草、荔枝核各15克,当归,炙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个月为1个疗效。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乳腺增生症。

按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减。月经来潮后的二周内,也就是排卵期,本方加仙灵脾、仙茅,肉苁蓉、制首乌、鸡血藤等温补肾阳,以提高E?2水平;月经来潮前的二周内,也就是黄体期,则加麦芽、山楂,丹参、玄参等以降低催乳素水平。但麦芽60~克,山楂15~30克,应加用大剂量。对减轻乳房胀痛有显著疗效。

黄耀燊《新中医》(8)年

49.化痰软坚消癖汤(顾中欣方)

生天南星10克,皂角刺6克,土茯苓20克,土贝母2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2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化痰、软坚、消乳癖。

乳癖。

顾中欣,年生,江苏常州人,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顾氏中医内科术”第四代传人。秉承庭训,耳濡目染,熟读医籍,后师从于诸多名家,于理论和实践有了更为纯熟的提升。年毕业分配至江苏省仪征市工作,继承祖业。临证擅长治疗内、妇、男科杂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50.泽兰汤(周黎民方)

泽兰、续断各14克,红花2克,制香附、赤芍、柏子仁各12克,当归、酒元胡各10克,牛膝3克

每日1剂。水煎2次(文火煎煮30分钟),共取药汁毫升,分2次温服。每次服后饮少量米甜酒(醪糟)。正值经期者连服3~5剂。

解郁祛瘀,调理气血。

痛经。

周黎民等《陕西中医》(12)

51.新产出血经验方(邓佑如方)

太子参30克,黄芪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乌贼骨30克,升麻10克,白术25克,当归15克,鹿角霜15克,续断20克,茜草20克,甘草5克

益气补肾、固涩止血

新产出血

52.茜草调经汤(戴裕光方)

茜草根15克,当归、杜仲各10克,白芍、何首乌、怀牛膝、山楂各12克,川芎6克,桑寄生25克,制香附、小青皮各9克,柴胡、炙甘草各4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先服3~5剂以初调打好基础,此后每次月经来前3~5天再服5剂(经期亦可服),连续用药3个月。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养血调经,疏肝解郁,益肝肾经。

月经不调,提前或错后,腹痛,腰痛,乳胀,或心烦,失眠,阵阵潮热等症。

若月经色深,有小块,腹痛甚可加炮姜9克、肉桂4克;若月经色鲜红,量多可加山桅、丹皮各9克;若痛剧可加元胡15克、台乌药10克。

53.热性痛经方(沈仲理方)

当归1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大生地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20克金铃子10克炒五灵脂12克炙乳没各5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二次。经行腹痛开始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症见膜样痛经,腹痛剧烈兼见呕吐者,加服辅助方:川连5克、川贝母粉10克、公丁香5克、肉桂3克,四味共研细末,分成五包,每日一包,分二次冲服,吐止即停服。平日可加服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二次。

[功效]清热消肿,行瘀止痛。

[主治]经行腹痛,往往於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54.补肾活血膏(陆智义方)

菟丝子克,杜仲克,枸杞子克,山茱萸克,当归克,熟地黄克,白芍克,山药克,茯苓克,藏红花20克,陈皮克,川续断克,砂仁50克,炙甘草克,桃仁克,鸡血藤克,川芎克,川牛膝克,大枣克,阿胶克,鹿角胶克,冰糖克,紫河车粉克,鹿胎粉30克,核桃仁粉克。

按常规方法熬膏。

入冬开始每日早晚温开水化饮1匙(约20克)。

补肾活血,调理冲任。

子宫发育不良引起的经少、闭经及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

55.小金丹(孙德旺方)

黄芪30克、白术9克、人参3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白芥子2.4克、红花0.9克、当归15克、金银花15克

水煎服

补血疏肝,祛痰解毒。

用于乳腺癌。症见乳痈病久失治,或更伤于酒色热物致溃烂如蜂巢状者。

本方扶正之力强,若气血瘀滞重者,酌加乳香、没药、重楼等以破瘀活血;如痰浊凝滞重者,酌加生南星、白僵蚕、川贝母以化痰祛浊。

56.调经助孕汤(徐升阳方)

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12克、熟地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巴戟15克、苁蓉15克、山萸肉15克、菟丝子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补肾养血,调经种子。

月经不调,经少闭经,不孕,属肝肾精血不足者。症见月经后期,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久不受孕等。

证属虚寒或子宫发育不良者,选加紫石英、鹿角片(胶)、肉桂、附片等;阴虚者,去川芎,加丹皮、生地、女贞子、枸杞子、龟板(胶)等;阴虚而热重者,选加知母、黄柏、黄连、泽泻等;经少、闭经,选加桃仁、红花、益母草、生山楂、内金等;性欲淡漠,加阳起石、仙茅、淫羊藿;脾胃虚弱、大便不实,入白术、木香以助运化,且有利于药物吸收;于月经周期中后期,加紫河车10~20克,有利于排卵及维持排卵后功能,其他选用药有仙茅、锁阳、覆盆子、淫羊藿、补骨脂等。

57.红藤蜜茶(孙丽霞方)

红藤30克、皂角刺20克、地龙10克、水蛭10克、路路通20克、丝瓜络30克、蜂蜜30毫升

前6味原料分别拣去杂质,洗净,晾干或晒干,将红藤、皂角刺、地龙、水蛭、丝瓜络切碎,与路路通同时放入砂锅,加足量水浸泡后,浓煎2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滤汁放入容器,趁其温热时加入蜂蜜,调匀即成。

代茶,频频饮用,经前连饮7日。

行气活血

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对输卵管不通者也可运用本方。

58.镇痛散(尹香花方)

牛膝、当归、肉桂、白术、黄芪、独活、生姜各15克,薤白、炙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养血益气,散寒通络。主治产后身痛,证属气血不足,寒邪偏盛者,症见产后遍身疼痛,痛处固定,得温则减,关节屈伸不利,难于仰俯转动,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产后身痛

腰痛甚者,加杜仲、菟丝子、桑寄生以补肾壮腰;湿邪偏盛,见有关节重着、酸楚麻木者,加苍术、川木瓜、薏苡仁以除湿通痹;兼有瘀血而见痛如针刺者,加五灵脂、蒲黄、鸡血藤以活血通络止痛。

《产育保庆集》。

59.妇血康冲剂(彭澍方)

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炮姜10克、大枣10克、益母草20克、炙甘草6克。

按上药比例制成清膏或颗粒剂,备用。清膏每服20~30毫升,日2~3次;冲剂每服1袋,日2~3次。

益气养血,活血止血,去瘀生新。

产后恶露不绝,人流术后出血及产后调理。

60.柴胆萆薢渗湿汤(郭仲柯方)

萆薢12克,苡仁12克,黄柏10克,赤苓10克,丹皮10克,滑石10克,通草6克,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板蓝根15克,马齿苋12克

妊娠疱疹

61.七香止痛散(宋胜利方)

重楼20克、金银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三七10克、血竭30克、冰片1.5克、麝香1克、牛黄1克

将上药研为极细末。按伤口大小,取药末适量撒于患处。或用胆汁(猪胆汁、牛胆汁均可)加香油少许调膏,敷患处,每日1-2次。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用于乳腺癌晚期,癌肿溃烂,伤口疼痛。

本方重以清热破血,易伤正气,故如有气虚者,酌加生黄芪、炒白术、党参补气健脾,扶正祛邪;肝肾阴虚者,酌加生地黄、枸杞子、白芍等以补肝益肾。

62.乳痈方(曾莉梅方)

小红参10克、黄芪45克、怀山药30克、莲子肉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炒白术12克、芡实30克、五味子6克

水煎法。

每日1剂,日2次口服。

乳汁自溢、乳漏。

63.内托生肌散加减(彭景星方)

生黄芪30克、生甘草6克、生没药12克、丹参12克、杭白芍20克、天花粉20克

尿道综合征,症见尿频、尿急、排尿异常诸症外,还伴有不同程度之少气乏力,腰骶酸痛,小腹坠胀。

(1)脾胃气虚较甚,气化不及州都,渴而小便不利者,合春泽汤(即五苓散加人参),并加少量升麻、柴胡助气化,升清阳以利小便。

(2)肾气虚弱,腰膝酸痛者,合六味归基汤(自拟方:枸杞、山茱萸、山药、菟丝子、熟地、鹿角霜或胶)益肾填精。如兼肢冷便溏,则加桂、附温阳;见五心烦热则加龟板、女贞子滋阴。

(3)燥火上聚,寒水下结,口渴小便不利者,合《金匮》栝蒌瞿麦丸(天花粉、瞿麦、山药、茯苓、附子),滋上燥以生津,温下寒以行水。

(4)证兼湿热,邪在三焦,脘痞纳呆者,合杏、朴、苓宣通气滞以化湿;邪在膀胱,渴而兼瘀者,合《类证治裁》五淋散(赤苓、赤芍、山栀、茵陈、竹叶、木通、滑石、甘草)清热疏利膀胱;邪在下焦不渴者,合《兰室秘藏》通关丸(黄柏、知母、肉桂)滋肾燥以通关。

彭景星,生于年,湖北应城人。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20岁悬壶乡里。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进修学校第一届师资班,年被孝感地区卫生局批准为“名老中医”,并为其配备学术经验继承人。从医60余载,精研歧黄,学验俱丰。

64.下乳涌泉散(龙星宇方)

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生地黄、柴胡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白芷、通草各15克,穿山甲(代)4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8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6~9g,临卧黄酒调服。

疏肝养血,通经下乳。

缺乳,证属肝郁气滞者,症见产后乳汁涩少,甚或全无,乳房胀满而痛,乳汁浓稠,胸胁胀满,情志不舒,食欲缺乏,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本方为“产后乳汁不行”者而设。临床以产后乳汁涩少,乳房胀满而痛,胸胁胀满,苔薄黄,脉弦为辨证要点。乳房胀硬热痛、触之有块者,加路路通、夏枯草、丝瓜络;兼发热、口苦者,加蒲公英、金银花、黄芩。

65.外阴白斑方(华良才方)

全当归15~20克、鸡血藤15克、川牛膝15克、制首乌30克、益母草30克、补骨脂20克、肉苁蓉20~30克、黑芝麻20~30克

水煎服(黑芝麻另包嚼碎服)。再将药渣煎第3次,以药液熏洗坐浴。

每日口服2次,熏洗1次。

外阴白斑。

66.菌性阴道炎外用方(熊庆和方)

(1)外洗方:羊蹄30克、蒲公英15克、生黄精15克、生黄柏9克、苦参12克、赤芍9克、花椒6克、皂矾3克

(2)外搽散剂:黄柏9克、青黛3克、蛤粉6克、白芷6克、雄黄6克、枯矾5克、冰片适量

1.取外洗方1剂,加水0ml,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留汁去渣。

取外搽散方碾极细末备用,外洗方乘热熏洗10~15分钟,待药汁温热时,引药入阴道内,将分泌物洗出,每日1剂,洗1~2次。

霉菌性阴道炎,外敷散适用于外阴肿溃流水者,可以此散扑之。

67.三香调经止痛汤(孙济仁方)

香白芷、川芎、炙甘草各6克,制香附、元胡、益母草各15克,广木香、当归、炒五灵脂各10克,白芍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调经理气,养血祛瘀

痛经。各型均可用之。

孙济仁等(《中医杂志》(5)年)

68.解郁养血汤(刘学勤方)

全当归、炒白芍各12克,柴胡、薄荷叶各7克,夏枯草12克,白菊花9克,苍耳子7克,粉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中、晚饭前2小时温服。

疏肝解郁,养血柔肝。

性交口噤,阴部抽搐,或憋胀麻木。

若性交后五心奇痒,加草红花、地肤子活血祛风;性交时肢体似瘫,神志昏糊,加柏子仁、酸枣仁、焦远志养心安神;性交时阴部热辣,颤抖跳动,加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滋肾。

刘学勤,《名医秘方汇萃》

69.四君子汤加味(曾广盛方)

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益气健脾,祛瘀通络。

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

70.柴胡橘叶煎(朱进忠方)

柴胡、赤芍各10克,瓜蒌30克,当归、青皮、橘叶、枳实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理气活血、化痰散结。

肝郁气结、痰滞不化、乳房疼痛,或乳房结块,或月经失调,月经将至以前乳房胀痛或窜痛,或乳下有条索状物疼痛,色微紫,或带状疱疹,剧烈疼痛难止,舌苔白,脉弦滑者。

若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15克;乳衄者,加降香、茜草各10克:突然乳汁不通者,加王不留行4克。

朱进忠《名医治验良方》

71.排卵汤(赵松泉方)

柴胡6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泽兰10克益母草10克鸡血藤10克怀牛膝10克刘寄奴10克苏木10克生蒲黄10克女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

【用法]采用周期服药法,以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或不干扰正常月经周期。每月六至九剂药,分两次服完。

(一)月经期服药:月经第一天开始连服三或四剂。

(二)中期服药:月经第十三天开始连服三或四剂。如果患者月经后错、稀发或闭经,则采用服药三剂,停药七天,再服三剂。以后停药七天再服。同时配合测基础体温,如果基础体温超过36.6,连续三天就停药。等月经来潮后,再按第一种方法服药如果不来月经,仍按基础体温的测定序贯服药。如果基础体温连续上升15"-20天,有可能是怀孕,即来门诊化验,如为妊娠则服保胎药,以预防流产。

【功效]舒肝理脾,疏通经脉,补肾益精,温阳排卵。

【主治]因不排卵或卵巢功能不良所致的不孕症,多表现有月经后错,稀发、量少、或闭经等症。

72.术后通气汤(胡玉荃方)

当归15克、丹皮10克、赤芍12克、炒莱菔子30克、枳实10克、川军10克、广木香10克、芒硝10克

术后当晚水煎,频频内服1剂,次日再服1剂。

养血行气,消积除胀。

剖腹产术后肠胀气

术后化疗病人忌用。

河南医院胡玉荃经验方

73.温肾种子汤(谢海洲方)

[处方]艾叶12克香附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熟地黄15克吴茱萸9克赤芍15克川断12克肉桂6克黄芪15克狗脊12克桑寄生15克乌药9克小茴香4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温服一次。

益肾暖宫,温经散寒。

【主治]婚后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面色晦暗,精神萎糜、性欲淡漠、腹痛腿软、少腹冷痛、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而苔白水滑,脉沉细或沉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ingxianga.com/mdxls/976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母丁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