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代的人,没有牙刷没有牙膏,怎么刷牙?难道不刷不漱口?那岂不是口气相当难闻?
当然不是,其实古代人已经会用茶漱口、用盐揩(kāi)齿,在南宋时期,牙刷已经成为亲朋好友过年送礼的绝佳选择呢……下面我们一起回到古代,看看他们是怎么刷牙的吧。
苏东坡:我来教大家漱口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段子手——苏东坡先生,喜欢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写进笔记里。在他的《仇池笔记》里,苏大学士教育我们:“清洁牙齿不需要用牙签儿挑刺,用茶漱口最佳。”
浓茶消烦去腻,但喝多了也是有害处的。不过如果我们只以浓茶一杯漱口,起沫带腥,漱完后吐出来,就可以起到去腻的作用了,还能免受过饮之损。
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富含单宁和少量的氟化物。单宁能抗菌、杀菌,而氟化物则有防止龋齿的奇效。苏东坡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还真有几分科学道理。
曹操:孔明你喜欢我送的鸡舌香吗?口齿的清洁,仅靠漱口是不行的,力度不够。于是,古人发明了用盐揩(kāi)齿的方法,因为盐也有类似摩擦剂的性质,况且,在古人看来,盐巴这东西,放进口里,更有一种肃杀和清洁的作用。因此,在古代医书上,揩齿多用盐类。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于揩齿的医书方剂中,一般至少含有三种物质。
?.有增加与牙齿摩擦的物质
如青盐、琥珀、腻滑石等。
?.有清凉发散作用的药物
如细辛、藿香、龙脑(即冰片)等,他们都有清散的性质,用起来会使人感觉口中清新爽快。
?.有馨香特质的本草或矿类
如檀香、丁香皮等,让人口齿生香,口气如兰。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丁香,即传说中的鸡舌香。
曹操曾经送给诸葛亮鸡舌香,而且一口气送了五斤——《与诸葛孔明书》: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鸡舌是用来形容丁香的形状的,香则是它的性质。鸡舌香是清香,清香到何等程度呢?《酒中玄》上说,“饮酒者嚼鸡舌香则量广,浸半天回而不醉。”
用龙脑、青盐、鸡舌香等原料制作牙粉,用于揩齿,洁齿和芬芳作用应当是很明显的。牙粉也有一些分类,如清火类,健齿类等,这在医家的著述中都有提及。只是,问题接踵而至了。光有牙粉,又没有牙刷,怎么刷牙呢?
郭钰:郭恒送给我牙刷,太激动,写首诗冷静下事实上,在南宋时期,牙刷已经成为亲朋好友过年送礼的绝佳选择,当然,平时写信邮寄也多有捎带。
图中从上至下依次为五代、宋、明、清牙刷,材质均为骨质,刷毛脱落,文物仅留存刷柄。摄影/冀坤
元代诗人郭钰写的《郭恒惠牙刷》说,郭恒来信了,顺道捎来一个牙刷送给他。他看到牙刷,有感而作,歌颂了牙刷一番。
诗中说,牙刷用短簪削成,马鬃作毛,扫清污秽,值得表扬。在这首诗里,作者更是详细描写了他收到的牙刷的形象,借此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
老气棱棱齿如铁,曾咀奸腴喷腥血。
倦游十载舌空存,欲挽银河漱芳洁。
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
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鬃密。
朱唇皓齿娇春风,口脂面药生颜色。
琼浆晓嗽凝华池,玉麈昼谈洒晴雪。
辅车老去长相依,余论于君安所惜。
但当置我近清流,莫遣孙郎空漱石。
“去腻涤烦一金直”说明了牙刷的贵重,这个牙刷是郭恒的一点心意,是用玳瑁做的,普通牙刷是木质的。刷毛用的是白马的鬃毛,普通牙刷是用马尾毛做的。像郭钰这种处于凄苦之中的人,能得到这么一件尽心的礼物,自然要歌颂一番。
敦煌壁画,僧人以杨枝揩牙
现在再回想一下,一位古人,一手执着牙刷,用牙刷蘸牙粉或青盐刷牙,漱口随出,是否能保持一口洁白的牙齿呢?如此想来,史书上记载的那些明眸皓齿的人,应该都加入了中国古代的刷牙大军,只是现代人觉得他们落伍,却不知看起来现代化的东西,早已存在了上千年了。
然而,在各种洁齿用品大行其道的同时,唐朝名人宋之问却依然由于口臭被武则天嫌弃……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长按以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ingxianga.com/mdxpz/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