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喜欢美食
就有多少人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
在万众期待中
第三季终于要来了
官方发话:年初四开播
让中国最纯正的美味纪录片
陪你过新年
《舌尖》第三季宣传片,先睹为快
▼
柴米油盐,煎炒烹炸
既是美食
也是人生百味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于2月19日大年初四晚在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纪录频道同步首轮播出,每天一集,连续播出八天。
“食物、人物和文化,是第三季最核心的三个点,食物是我们的载体,人物是我们要讲述的故事,而人物与食物背后的文化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来处。”在昨天的开播仪式上,第三季总导演刘鸿彦介绍,纪录片将探讨我们是如何一口一口“吃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海报
从年推出第一季开始,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俨然成了
中国原创纪录片界的“现象级”作品,
其讲述美食背后温情故事的创作手法
获得许多观众的认可
让我们先来看看
《舌尖》系列
带给过我们多少美味回忆吧~
在这里
有隐藏在秘境的美味
有街头小巷的特色小吃
有高档奢华的海鲜大餐
也有普通的人的一日三餐
让你不管身在何处
都能让你流着口水
说一声想吃
道一声想家
看着一道道美食
你还记得曾经流过的口水吗
比如说:中国各地的面食
地域辽阔的中国
生长着不同的食材
但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北方
面食始终是无数人的心头至爱
苏州·枫镇大肉面杭州·片儿川武汉·热干面台湾·牛肉面芜湖·虾子面广州·云吞面重庆·小面古蔺豌杂面
比如说:中国各地的一日三餐
每日三餐,一粥一饭
都渗透着人生五味
也许,你日日步履不停
忙到无法停下来吃一口热饭
但只要看到那熟悉的家乡菜
依旧会无限怀念和向往
内蒙古·手抓羊肉笋干炖鸡西湖醋鱼红烧肉四喜蒸饺肠粉三鲜豆皮蒿子粑粑广式茶点比如:中国人都爱吃的火锅
火锅
大概是中国人都喜欢的一种烹饪方式
一口锅里,麻辣鲜香的底料
各种煮涮的食材
通通在你眼前不断熬煮
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浓郁的底汤
混合着诱人的麻辣
每一口
都让人欲罢不能
毛肚,脑花,黄喉
牛羊肉片,粉丝,千张
再加上各种蔬菜丸子
这对于爱吃火锅的人来说
简直就是无法抗拒的美味
比如:中国各地的时令美味
对于时间
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感悟
春江水暖,刀鱼最鲜
夏天滋补,笋干炖鸡
秋季肥美,鱼头不容错过
冬日最爱,必是那热腾腾的火锅
香椿摊鸡蛋
香椿拌豆腐
油焖春笋
临安·咸肉蒸黄泥拱
东北·铁锅炖鱼
鸡枞菌
蕨菜
腊鱼
雷山鱼酱
青团
有人说:只有好好吃饭的人
才懂得好好生活
人生就像美食
酸甜苦辣咸,缺一不可
五味聚齐,料理成席
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国》创作历时10个月,拍摄团队的足迹遍布中国20多个省份,采访多人,将多种美味收入镜头。与前两季相比,这一季的拍摄团队更为国际化、年轻化———除了央视的“90后”拍摄人员外,团队还请来了欧洲的同行。在外国人眼中,中国食物奇在哪里,是隐藏在第三季镜头语言中的一大看点。
与前两季相比,第三季在内容上有不少创新之举。比如,在精美可口的食物与独具匠心的烹饪技艺之外,创作团队也将镜头伸向了器具、食养、节庆、宴席、餐桌礼仪等与美食息息相关的衍生话题。比如,人们常说“美食美器”,在第三季里有一集集中展示与介绍中国的食物器具。
新一季中每一集的片名也有说法。导演介绍,分集片名将从“说文解字”的角度切入,每一集会根据内容主题选取一个中国字作为片名。在对字的追根溯源中,将中国文化与食物进行最直观的结合和表达。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感动是“平凡的中国人”,当他们与食物相处时,便能处在一种十分美好的状态中。但这样的“操作”也引发过争议,有人因此评论说人与故事成了“主菜”,而美食却沦为“前菜”和“辅菜”,“泪水”逐渐淹没了“口水”,这让《舌尖上的中国》不再“好吃”。为此,第三季的主创人员表示,食物背后永远站着人,这一次,食物、人物与文化还是一个都不能少。在制作过程中如何将人与食物紧密相扣是摄制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编导力图在讲好人物故事的同时,将食物的诱人感呈现出来。
第三季的音乐也是一次创新。导演介绍,这一次的音乐更往文化传统与中国元素方面靠,纪录片中将有大量糅合了现代感的民乐出现。
只想说
这不仅是一部拯救味蕾的片子
更是一部有着浓浓的情怀的文化大餐
它暖你的胃,也暖你的心
所以,不管你身在何处
离家多远都别忘了好好吃饭
文|综合自文汇报记者张祯希、文汇客户端、舌尖上的中国官方微博
编辑|Jessie
为你推荐
别吵了!鲁迅、丰子恺和老舍都说腊月二十三是“小年”
镜头纪实丨重拾年俗,重温年味,唤起根植于生命中的文化记忆
李强书记新春走访慰问媒体:为改革发展作出媒体贡献!
买下美国百年大报《洛杉矶时报》的华裔首富是何许人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