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母丁香 > 母丁香禁忌 > 正文 > 正文

公益课首期ldquo中原传统文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0 14:57:38

年6月16日下午两点:“中原传统文人香事”筑基班(周内)第二讲在万沈堂拉开帷幕。

在正式上课之前,郭老师首先拿出三款不同的线香让大家品闻。在品闻过程中,讲解香的成分有两种:单方香(一种香料组成)和合方香(多种香料组成),并说明常用的香类:沉香、檀香、合香。让大家从品香的六个要素:甜、凉、花(果)、药、草、腥。来识别三款线香的类别,并交流心得。

接着给大家讲解“香”字由来,图文并茂,从13个方面来说明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香”是一个会意字。形容词,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亦可做名词、动词。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郭老师从中国历史朝代歌说起,逐步给大家讲解不同历史时期香文化的发展。可概述为:

发端于先秦时代,初成于秦汉两朝。

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两宋时期。

广行于明清两代,没落于清朝晚期。

蛰伏于近代现代,复兴于当今盛世。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香分为:祭祀用香和生活用香。早在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祖先们就在祭祀中燔木升烟。告祭天地,这正是后世祭祀用香的先声。除了祭祀用香,生活用香的历史也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早在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陶熏炉。例如:在年前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出土一件灰陶熏炉的炉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炉香。

到了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必须从“性”、“命”两方面入手,香气与人们身心有着密切关系,可以用作养生养性的方法,初步形成了“香气养性”的观念。在祭祀当中,人们以烟的形式和神灵沟通,并相信借助烟的力量可以趋吉避凶,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他们的虔诚之意。

汉代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随着疆域的开阔,海陆丝绸之路的开启,汉代香药的品种更为丰富。例如:沉香、青木香、苏合香、丁香(鸡舌香)等等。并且用香进入了宫廷礼制。例如:含香奏事(大臣向皇帝奏事,必须口含鸡舌香,且有女侍执香炉烧熏。含香:指代在朝为官或为人效力)。讲到此处,郭老师给学员们每人一颗“鸡舌香”,来体会古代大臣们“含香奏事”的感觉。

这个时期,香及香具也成为了权利和身份的象征,例如:长沙马王堆一号墓遗址出土了多种香具,内盛各种香药。以及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陕西茂陵出土的“高柄鎏金银竹节熏炉”,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汉代用香的兴盛(熏炉的普及,香药的增多)是先秦熏香佩香风气的延伸。熏香的主要用途不是祭祀,而是日常生活,例如:熏衣熏被、居室熏香,宴饮熏香等,被视为一种生活享受,或者祛秽、养生、养性的方法。

魏晋南北朝是香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随着道家与佛教的兴盛,宫廷用香、文人用香与佛道用香共同组成了魏晋香文化的三条主线,共同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南北朝时香药的品种已基本齐全,大多数品种都已收入本草典籍。据史料分析,《和香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香学专书,可惜正文流失,仅有序留存。在公元年。梁武帝萧衍第一次用沉香祭天。六朝时期的王公贵族用香风气甚至盛于两汉。也流传了很多与香相关的文人趣事。

追本溯源,本节课郭老师从香是什么?再以历史朝代歌开头,一步一步说明香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以及不同历史时期香文化的发展,大家都收益颇深,期待(后续)下节课的到来。

注:以上图文由学员郭宁珂编辑整理,在此表示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ingxianga.com/mdxjj/972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母丁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