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母丁香 > 母丁香论述 > 正文 > 正文

这么玩沉香,你心疼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11 11:50:07
生姜能治白癜风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40813/4447727.html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哪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是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怎样的一种信仰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白岩松

馆主也总看人家手腕上的东西。

不过,跟白岩松不同的是,馆主的眼睛雪亮啊,馆主是在看真假啊!而且最喜欢看沉香的珠子,尤其是某些大咖张嘴闭嘴就收了一串几百万的奇楠珠子,然后用大油手搓着,这个时候,馆主的心有多痛苦,你知道吗?

香,是中国人的文化气场之源啊!

那么现在问题来啦!请大家现在想一下和香有关的成语,不能百度啊!

张嘴就来的应该是:国色天香、书香门第、怜香惜玉、香车宝马、古色古香、窃玉偷香、倚玉偎香、焚香顶礼……

馆主可以非常不负责任的说:这里面所有的香,指的都是“沉香”。

这香,有多厚重你知道吗?

大土豪的身后事,也离不开香,比如“分香卖履”,说得就是曹操死后把自己一辈子攒下的最值钱的香,分给妻妾。你们都好好过日子啊,有香的省着点过,没事再编点草鞋贴补一下家用啊……

“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除了土豪,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红袖添香”。

馆主浅显的解释一下就是读书累了,有个叫红袖的貌美女子来给把香点上。

当然除了成语,就连很多地名也和香有关。比如香江,香港。香港的香,有一种说法也是指沉香的香,原因呢很简单,因为曾是运香、贩香的港口,故得名香港。

馆主捣鼓了这么多沉香的小典故,那中国香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呢?

1、新石器时代晚期——就问你够不够早?!!

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燃烧柴木的方法祭祀天神。正如宋丁谓《天香传》所言“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瞧瞧,从远古时候,我们祖宗的祖宗都玩香了!

2、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均有随身佩戴香物之风。

既有香体之作用,又可祛秽防病。当时的人们对香气的爱好是一种本性;初步形成香气养性的观念。

不过,到了秦朝就不一样了,这是为啥么呢??

3、秦朝时期

秦统一中国了啊,丝绸之路也开通了。

这个时候,沉香、青木香、苏合香、鸡舌香、迷迭香等特别多的域外香料开始大量输入中原;香炉、熏笼就开始普及了。

4、汉代时期

到了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有一个叫赵飞燕的美人出现啦!

就是中国最早期心机女的鼻祖。根据《西京杂记》中记载,赵合德为庆祝赵飞燕被封为皇后而送的三十五种贺礼中,首次出现“沉木香”的记载。

5、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用香比两汉时期又强悍了不少,以多种香料配制而成的合香普遍开始使用。

曹操,对,曹操又出现了,他曾向诸葛亮赠送鸡舌香,并附信云:“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魏武帝集·与诸葛亮书》)

瞧瞧,地主出手就是不一样吧!

6、隋朝时期

时光穿越到了隋朝。隋朝有一个整日昏昏沉沉的人叫杨广。隋炀帝杨广,也是一个超级能祸害香的人!并且,隋炀帝玩得很土豪。最著名的是,每年除夕,他会在殿前庭院中“设火山数十,尽沉香木根也,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火焰高达数丈,香气远闻”,“一夜之中则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石。”(《太平广记》)

一晚上烧掉几百车沉香木,这样春节期间一个洛阳城都飘着沉香的味道。这可真是一个让我的心碎的乱七八糟、稀里哗啦的人啊!

可是这就屌到头了吗?不!唐代不干!

7、唐朝

唐朝时期有一个祸国殃民的宰相,杨贵妃他堂哥,那个叫杨国忠的家伙。他有一个极尽奢华的房子叫“四香阁”。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阁壁。”京城的达官贵人争相效仿,那个绝对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人物。在唐代,除了一代骚包最后丢了脑袋的宰相杨国忠,那么唐朝的大BOSS唐玄宗也在华清宫制汤池数十间,用“银镂漆船及白香木船置于其中,又于汤中垒瑟瑟及丁香为山,以状瀛洲。”这才有了唐代最有名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据说到了唐中期,海上丝绸之路迅速繁荣。现在的海外代购都是什么包包啊!化妆品啊!都弱爆啦!那个时候海外代购全是沉香,沉香,沉香!

写到这里,馆主就想,要是我生在唐朝...........

一定是这样↓↓↓

海贵妃驾到!!!

海!贵!妃!自!画!像!

什么杨贵妃,梅妃的,通通都弱爆啦!那是海贵妃的天下!!!!

8、宋朝时期

沉香到了宋朝,基本上就被玩的登峰造极,举世无双。

史学大家陈寅恪曾有名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时。”宋代发展到极致的简约之美,宋代流传到现在的,以我的文化水平知道的就是大家经常说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自己有学问呢?

在宋朝这个时候,你要是不玩点沉香,那你绝对就是aot啦!在宋代我要是想你啦,我就做个香丸送给你,你要是不明白我给你的香丸是什么意思,你绝对就不是社会主流。想象一下当时有朋友圈,一定都是和香有关的内容。

想象一下朋友圈的人不发别的,全都是沉香!啊,今天天气棒棒哒,我们一起香约吧!

估计“巷陌飘香”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当时的用香盛况。

到了南宋,临安城有专司供应香药与安排宴席诸事的四司六局。

宋朝有一幅画那是相当的有名,你一定知道的!曾经在故宫里展出很长时间的!下图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点:

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香铺

大文化人黄庭坚自称“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他还总结出了香之十德,至今仍是中国香文化和日本香道用香的箴言。

“香之十德”

感格鬼神、清净身心、

能拂污秽、能觉睡眠、

静中成友、尘里偷闲、

多而不厌、寡而为足、

久藏不朽、常用无碍。

盘点到这里,馆主有点黔驴技穷啦!

还有元明清没有讲呢!宋以后的事情以后在说。

都说提钱俗,但是不提钱更俗。

在宋代的时候是“一两黄金一两沉香”,到了明清已经变成“一寸沉香一寸金”了,这充分说明了沉香资源的稀缺性和巨大升值空间。

所以如此珍贵的几百万的棋楠被大油手一搓,你知道我的心有多痛吗?看见我心痛你造吗?

本文来自觹堂文化,馆主略作改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ingxianga.com/mdxls/921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母丁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