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母丁香 > 母丁香特性 > 正文 > 正文

中药传说故事丁香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31 12:29:54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主产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海南、广东、广西有栽培。以完整、个大、油性足、颜色深红、香气浓郁、入水下沉者为佳。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鸡舌香(《本草纲目》),公丁。传说一:传说有一显贵,自恃才高八斗,瞧不起平民百姓。一天他要过河,但那里没有船也没有桥,于是他就央求一农夫背他过河,并答应用银子作为酬谢。农夫说:“我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出,不要银子我也背你过去。”那个显贵很瞧不起那个农夫,认为一个农夫能出什么对联呀,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农夫出上联:“水冷酒,一点,二点,三点水。”显贵百思不得其解,回去后卧床不起。遍请名医、吃了很多药,也没有效果,后来竟鸣呼哀哉,死了。一年后在他的坟头长出一株丁香花,其同僚见了大悟:“他终于把下联对出来了——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字。”传说二: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相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由于其形状像钉子、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此外,丁香还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均有良好的疗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瘘。《药性考》。丁香公丁香,丁子香,雄丁香,辛,温。归脾、胃、肺、肾经。1,温里,温中降逆,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腹泻,心腹冷痛等症。2,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阴冷,肾虚阳痿等症。煎服,1-3克;研末服,0.5-1.5克。胃津不足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为桃金娘科丁子属植物丁香以花蕾和其果实入药。栽培和野生于热带地区。原产于非洲摩洛哥,现我国广东也有种植。《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齿疳虫。”《蜀本草》:“疗呕逆甚验。”《日华诸家本草》:“治口气,冷气,冷劳反胃,……杀酒毒,消痃癖。疗肾气奔豚气,阴痛腹痛,壮阳,暖腰膝。”《雷公炮炙论》:“丁香,凡使,有雌雄。雄颗小,雌颗大,似椤枣核。方中多使雌,力大。膏煎中用雄。若欲使雄,须去丁,盖乳子发人背痈也。”具有温大肠,温胃,温脾,温三焦功效。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dingxianga.com/mdxtx/9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母丁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