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令人心动的时节。对于北京人来说,拨动这根心弦的不是迎春送冬、柳树抽芽,而是在菜市场上不经意间瞥见那一把香椿芽。没有哪种野菜比香椿更能释放春日讯号,看到这萌头萌脑的小可爱,让人心里也不由得跟着一动。
▲新鲜上市的香椿,紫色越多表示光照越充足,反之则泛绿
北京有句老话: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吃香椿的时节以谷雨为界,但心急的小贩和买主,总能形成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早在谷雨之前的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开启了第一桩愉快的交易。毕竟大家心里都清楚,吃时令这种事,向来是宜早不宜晚。
1
当大多数鲜灵的小野菜,如马兰头、雷笋、蕨菜长遍南方山野时,香椿却毅然扎根北方,将这片不算宜人的水土作为生长的主场。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北方人对待起香椿来自然也少不了多花些心思。
香椿味道出挑,凡与之搭配者,既要有兼容并蓄的风度,也得有甘于作配的牺牲精神。作为食物界公认的“老好人”,鸡蛋是再合适不过的伴侣。
▲凡吃香椿的地方,都少不了这道香椿炒蛋
香椿炒蛋,各地皆宜。料理香椿最关键的一步,在于用沸水焯烫。香椿的嫩芽含有亚硝酸盐,焯水去掉有毒物质的同时,也能让它的香味彻底释放。这骄傲的异香,被鸡蛋憨厚的揽入怀抱,也从张扬变得熨帖。最让人回味的时刻,莫过于嚼到香椿根的满足。那番与齿牙的纠缠,除了一个“香”字,找不到更恰当的描述。
如果说鸡蛋是“热心肠”,豆腐则有三分“性冷淡”,需要香椿稍微主动献媚。比起北方的老豆腐,少不经事的嫩豆腐更难抵抗住这小妮子的诱惑,只要放在一个碗里,三两下就能打破禁欲,变得你中有我了。
▲汪曾祺说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中的上上品
汪曾祺在《豆腐》里对这一对不吝赞美:“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般配指数要排在小葱拌豆腐和皮蛋豆腐之前。
别看香椿身形娇弱,脾气却并不随和,很有点以自我为中心的霸道。但也偶有例外,能让它放下身段,屈居配角,比如给炸酱面当菜码。
北京人吃炸酱面,本没有很明确的季节限定,菜码随四季变换调整。但最惹味的两种,无外乎香椿和青蒜。青蒜想吃可以自己生,香椿芽就只能眼巴巴地等这“一期一会”。为此,甚至有美食家将炸酱面归结到春日最佳食品里。配角也分三六九等。真不知让冬天的大白菜和秋天的心里美萝卜听了,心里是什么滋味。
2
对于时令美味,人们既贪恋“鲜”,也不忘“腌”。秋天的螃蟹要“醉”;冬天的白菜要“酸”;就连夏天的西瓜也可以放酱豆发酵成“西瓜酱”。在延长美味这件事上,中国人从不缺乏想象力。
▲焯过水的香椿,腌制时要反复抓匀
腌香椿可以将春天的滋味带到初夏。香椿在花椒水里汆烫后晾凉,用盐反复抓匀。放到冰箱里冷藏,隔天会沁出汁液,倒掉即可。听父亲说,以前的六必居有卖这道咸菜。买一点回去,下粥下酒两相宜。对于他们这一辈的老北京来说,是跟榆钱饭一样的春食记忆。
作为中国的原产蔬菜之一,香椿从汉代就有食用记载,算下来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倒没什么稀奇,韭菜、白菜、小葱等蔬菜都原产中国,但像香椿这样偏安一隅,直到今天也鲜有跟外界交流的蔬菜倒不太多见。连一向讲究“旬”文化(即中国人说的“不时不食”)的邻国日本,也没有吃香椿的习惯。
▲炸香椿鱼儿,中国天妇罗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吃天妇罗,觉得这种裹着轻薄面糊的油炸蔬菜似曾相识。仔细一想,这不就跟春天的炸香椿鱼儿、炸花椒芽是一个意思嘛。裹上鸡蛋面糊的香椿芽,炸出来形似小鱼,因此得名。如果想把香椿推荐给日本人,应该没有哪种做法比“香椿天妇罗”更合适了。
同样是油炸,不得不说还是云南人技高一筹。新鲜的香椿放到簸箩里彻底晒干,看起来蔫头耷脑,可待重新投到热油里时,就像灵魂附体一般,重新舒展身体。
▲炸干香椿,热油赋予香椿第二次生命
炸好的干香椿,蓬松饱满,看起来就像刚从枝头摘下来一样。因为水分殆尽,所以口感分外干脆、清爽,就算放到“百花齐放”的云南春宴上,也是一道抓人味蕾的菜肴。
3
在北京人看来,香椿不宜下重料,以尊重清香的本味最好。可在地大物博、口味迥异的中国,食物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香椿既能与豆腐水乳交融,也不怕在辣椒里浴火重生。
油泼香椿,名字出卖了它的西北身份。香椿焯水切碎,上覆一层干辣子,烧热油往上一浇——伴随着“呲啦”一声响,在呛鼻的香气中,西北春天的号角才算正式奏响。俗话说“油泼辣子一道菜”,这升级版的油泼香椿,不管是夹馍、配饭还是拌面条,都是妥妥的主食杀手。
▲陕西的油泼香椿拌面。图/元茜姑娘
老陕的泡馍里,藏着香椿更为精致的吃法。渭南豆腐泡,少不了一勺香椿末提气。碧绿的香椿被红油托举,浮在白嫩的豆花之上,光是看着都觉得赏心悦目。有一年春夏之交,我从西安兴冲冲地跑到渭南吃豆腐泡,结果因错过早餐时段落得一场空。那年的春天,就这么在遗憾中画上了句号。
▲渭南豆腐泡,少不了一勺香椿末提气
在我的记忆里,香椿从不缺席北京的春天,我也理所应当地以为它是人见人爱的春野。最近几年跟身边的南方朋友聊起,倒是惊讶于它在异乡受到的冷落——从某种程度上说,香椿跟香菜和折耳根是一伙的,都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人们的态度因此呈现两极分化:喜欢的人欲罢不能、视若珍宝;厌恶的则视如死敌,唯恐避之不及。
我一度为香椿匆匆路过春天感到遗憾,听罢朋友的吐槽,倒忍不住庆幸起来。正因为这短暂的“一期一会”,才没有让香椿像香菜一样引战。
喜欢香椿的人,尽可以好好享受这接下来的舌尖蜜月。
-END-
文
西夏
图
网络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回复以下关键字,获取相关推送
城市指南
北京小吃
北京米粉
西安
兰州
张掖
太原
济南
青岛
杭州
上海
绍兴
扬州
淮南
温州
台州
南昌
厦门
泉州
福州
汕头
云南
贵阳
兴义
乌鲁木齐
伊宁
喀什
桂林
柳州
成都
广州
香港
越南
里斯本
佛罗伦萨
柏林
哥本哈根
有趣食物
麻酱
牛肉面
西瓜酱
霉苋菜梗
宫廷奶酪
炙子烤肉
新疆烤肉
清酱肉
泡馍
莼菜
炒粉
肉饼汤
醋肉
螺蛳粉
牛瘪
羽衣甘蓝
菠萝蜜
天贝
意大利Gelato
海鲜饭
意式披萨
牛肚包
丹麦开放式三明治
叻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